大伊香蕉精品一区二区_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视频_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  首頁 > 中華民族 > 拉祜族  > 詳細(xì)頁面

拉祜族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整理:蘇明奎 發(fā)布時間:2017年05月24日 瀏覽量:

拉祜族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族系,活動在甘肅青海地區(qū)的拉祜族先民,隨羌人南遷的一支,越過橫斷山脈,跋涉于四川西南部山河縱橫的古越巂郡的一帶。唐代,拉祜族曾作為單一的族體見諸古代文獻(xiàn)。宋代,拉祜族聚居在洱海南部的巍山、彌渡之間。宋末,拉祜族分兩路遷至臨滄和景東以南一帶。明清時期,拉祜族有局部遷徙,最后定居于現(xiàn)在分布地區(qū),也就是在現(xiàn)今云南省瀾滄江兩岸及元江沿岸的思茅、臨滄、西雙版納、玉溪、紅河等地州的景東、鎮(zhèn)沅、景谷、墨江、普洱、思茅、江城、西盟、瀾滄、孟連,云縣、雙江、景洪、勐海、勐臘,元江、新平、緣春、金平等20余個縣境內(nèi)林海深處、修竹叢中的山岳地帶。另外,在大理州、楚雄州沿金沙江畔的少數(shù)縣內(nèi)尚有少部分留居的拉祜族。遷徙中,走得最遠(yuǎn)的,已越過國境,到達(dá)中南半島的緬甸、越南、老撾、泰國等地的山區(qū)。

慈仁群佩 攝影  引自民族畫報

  國內(nèi)的拉祜族人口,新中國成立前僅53573人。1950年春,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拉祜族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生產(chǎn)有了發(fā)展,生活得到改善,人口也迅速增長,至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時已達(dá)到411746人,比建國前增加了8倍。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拉祜族已有45.37萬人。分居各地的拉祜族人民,長期與哈尼、彝、佤、布朗、漢等兄弟民族親密往來,和睦相處,休戚與共。

南美拉祜族鄉(xiāng)。拉祜族稱自己為“葫蘆里誕生的民族”,從他們世代相傳的各種圖騰中,以及民間傳說中,都能感受到他們對“葫蘆”的無限感激與崇敬。

跨境而居中南半島的拉祜族約16.7萬。其中,居緬甸撣邦的約10萬,居泰國的約有5.6萬,居越南的約4000人,居老撾的約5000人。

“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匯,“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作“獵虎的民族”。其先民屬古代羌人族系,是從青海、甘肅一帶逐漸輾轉(zhuǎn)南下,進(jìn)入云南和中南半島的。拉祜族自稱“拉祜”,有“拉祜納”(黑拉祜)、“拉祜西”(黃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他稱有“史宗”“野古宗”“苦聰”“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時,根據(jù)本民族人民意愿,統(tǒng)一定族名為“拉祜族”。拉祜族主要分布為拉祜納和拉祜西兩大支系。兩個支系均有著共同信仰和習(xí)俗,共同的文化傳統(tǒng),大體同步的社會發(fā)展進(jìn)程。只是在方言、服飾等方面略有差異,各自傳敘祖先遷徙的路線上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兩個支系都自稱“拉祜”。

參考資料:

  1.拉祜族簡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版

  2.云南邊民分布冊(下冊)[M].1946年9月版

  3.中國半島的民族[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拉祜族文化大觀[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9

  5.圖案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團(tuán)結(jié)》紀(jì)念郵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