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喜愛射箭運動已具有悠久的歷史,察布查爾素有“箭鄉(xiāng)”之稱。古代的錫伯族是個狩獵部落,弓箭不僅是他們打獵捕魚、賴以生存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他們抵卸敵人的武器。
清代把錫伯族編入八旗。當時,每旗要挑選百名左右善射能騎的青壯年為甲兵,平時從事生產,戰(zhàn)時皆為兵勇。由于各旗主要首領須從甲兵中委任;被挑選為甲兵者,可得田一百畝。因而,錫伯族練騎乘習弓箭者頗多。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三千多錫伯官兵和家眷從東北移居新疆后,錫伯營一千名官兵作為清政府的邊防部隊,弓箭又成了錫伯族戎邊作戰(zhàn)的武器。在錫伯營中,除體弱病殘者外,都要當騎兵,騎馬、射箭成了軍事訓練的主要科目。他們對戰(zhàn)馬、弓箭,有著特殊的感情。誰家出生一個男孩,都要在門口上用紅絲線懸掛一張小弓箭,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成為一名弓馬嫻熟的勇士。十三歲的少年編為預備隊,接受軍事訓練。年滿十八歲,進行披甲測驗。每年或隔年的正月十五日,要把適齡青壯年召集攏來,進行百步距離的拉弓射靶,成績合格者,戴盔披甲,步入戎行,正式選為甲兵。
在每年農歷四月十八日遷移節(jié)和正月間,各村之間相約舉行射箭比賽。比賽隊伍都派出對等人數(shù),確定比賽的箭數(shù)和距離。箭是用牛骨制做的,射出時發(fā)出哨音的三眼響箭。靶是用毽氈和馬皮制做的,靶上粘著用五種顏色布條纏成的活動套圈(顏色從中心向外依次為紅、黃、藍、白、黑),名叫“古斯”。射中哪一圈,哪;圈就掉下來。青壯年農閑時,常自發(fā)相約數(shù)十人,自愿結隊射“古斯”;比賽以累計中靶齒數(shù)定勝負。賽輸?shù)呐d泿嫌?、肉、大米,吹著動聽的“飛察克(葦?shù)?前往獲勝的牛錄祝賀。獲勝的牛錄則要設宴慶祝,向優(yōu)勝者頒發(fā)獎品。
錫伯族兒童,經常進行射箭桿兒游戲,這種游戲保留了錫伯族射箭的痕跡。方法是:每人拿出相同數(shù)目的“箭桿兒,(高梁秸前端部分),堆放在一個圓圈當中,再劃一條與箭桿堆山定距離的起射線。比賽時,每人手中持有一根粗重的高梁秸,叫做“穿”將“穿”投向圈內的箭桿堆,以箭桿被穿出圈外多者為勝,被穿出的箭桿則歸其所有。參賽者按“穿”投出的遠近依次’輪流進行。
隨著時代的前進,弓箭作為狩獵工具和作戰(zhàn)武器而逐漸失去其意義時,射箭就增添了民族體育活動的色彩。
多少年來,逢年過節(jié),抑或日常閑暇之時,錫伯族人民也經常舉行各種射箭比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