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香蕉精品一区二区_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视频_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您的位置:  首頁 > 民族體育 > 民族體育文化  > 詳細頁面

哈尼族民間體育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 編輯整理:和菊 發(fā)布時間:2017年12月21日 瀏覽量:

  哈尼族民間體育活動主要有坐騎秋千、摔跤、賽球等三項。摔跤和賽球狀況與漢族等同,只有打秋千頗具本民族固有特色。他們的秋千分作蕩秋、轉秋和磨秋三種。蕩秋繩為牛皮條結扎或用藤條扭扎而成,可單人蕩或雙人蕩。轉秋狀如巨型紡車,安于軸心上的四對飛葉之間的橫木上架設著四個小蕩秋,每個蕩秋乘坐一人,隨著軸心及飛葉的旋轉而旋轉。磨秋是一根橫架在一條直立豎木頂端的長木桿,秋桿兩端可上下升降,又能循環(huán)旋轉。兩端坐騎人數(shù)相等,一邊坐騎的人用腳猛力蹬地騰空而起,對方下降雙腳落地,又蹬地騰空而起,秋桿便不斷地起落飛旋。坐騎秋千不僅是節(jié)日期間習俗性的娛樂活動,而且是一項精彩的健身體育表演。

  摔跤。摔跤是哈尼族民間較普及的一項傳統(tǒng)體育活動。聚居在云南元江的哈尼族稱摔跤為“辣把則”,也稱“干跤”。

  哈尼族的摔跤,一般在每年的火把節(jié)(夏歷6月24日)舉行。在云南元江,最出名的摔跤場,要算離縣城約10公里的水卜龍。每到節(jié)日,各族群眾都身著盛裝前往觀看。這里盛行的摔跤分自由式摔跤和預備式摔跤。規(guī)則簡單,摔倒就勝,一般是三局兩勝制。

  在云南紅河州的紅河縣,每到清明節(jié)上墳時,人們以家族村寨為單位,白天祭祀,晚上青年們則進行摔跤比賽,這同時也是青年男女們社交娛樂的一種方式。

  磨秋。磨秋是哈尼族民間非常普及的一項傳統(tǒng)體育活動。根據(jù)傳說,這一活動的出現(xiàn)與流傳與衷牢山哈尼族的“苦扎扎”有著密切的關系。傳說每年“苦扎扎”節(jié)時,天批“摩米”派小神“威嘴”騎著白馬來到哈尼山寨,人們便豎立一根磨秋樁來迎接。節(jié)日的第二天,全村人們在祭祀活動的主持者“勒收”的帶領下舉行祭祀磨秋儀式,先讓“威嘴”象征性地騎磨秋轉一圈,然后是村里成員騎磨秋。后來,這一活動形式便在哈尼族民間傳承了下來。

  “苦扎扎”是衷牢山哈尼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夏歷的五月舉行。屆時,各村寨推選出節(jié)日慶典活動的主持者“勒收”,進山挑選粗大筆直的青松木作磨秋桿。因而,磨秋桿成為了哈尼族節(jié)日中必不可少的神圣之物。磨秋活動也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磨秋比賽時,在磨秋樁頂端橫架的松木秋桿兩端坐人,或人撲伏在桿上。一般一邊一人,其中一人用腳猛力蹬地,便騰空而起,對方雙腳落地,秋桿反復起落飛旋不停。

  打陀螺,是聚居在云南元江等地哈尼族民間的一項傳統(tǒng)體育娛樂活動。主要在春節(jié)、“苦扎扎”和“十月年”等節(jié)日里舉行。哈尼族的陀螺,形態(tài)奇特,象一只蘿卜。其直徑10厘米左右,質料為一般的雜木。鞭索為2米左右,無鞭竿,由上而下,纏于陀螺上部,抽旋后讓其自轉于地。

  陀螺比賽可分隊進行,比賽過程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比賽開始抽轉陀螺,以旋轉時間長的組為贏,以得分多的組為勝方,則勝方即取得了先打權。但有一點競技雙方必須明確,即勝方的“陀螺神”(相當于隊長,技術較優(yōu)),一定要勝對方的陀螺神,否則算被“陀螺神”“賣”吃了,成為輸方。

  第二步,進行支打比賽。輸方將陀螺抽轉給對方打,勝方從劃在地上的基準線上打出,越線違例。五人或六人的陀螺隊,只要打著并轉贏了對方一架,就算贏一次,然后繼續(xù)打下去。最后由“陀螺神”出場打陀螺,如果他的陀螺只擦著對方“陀螺神”的陀螺面過,不僅靶螺越打越轉,而且自己的陀螺就此而歇腳,全隊則又算被他“賣”吃而成為輸方。

  賽蒙抬(跳高蹺)。賽蒙抬,為哈尼族語,意即跳高蹺游戲,是哈尼族民間男女青少年喜愛的一種體育游戲活動。

  賽蒙抬活動的形式分單腳跳、跳花、擰花、擊響、對踢和競速等。而高蹺的種類有四種:第一種為以天然樹杈制作的形式;第二種為用竹、木做好主桿,然后打孔安裝踏腳而成;第三種是用竹、木挖槽后,把踏腳嵌入綁牢于上而成;而第四種則是將較細的短棍做成三角形狀,并將其綁在竹、木的長桿上而成。

  

  參考資料:

  1.中國民族網(wǎng)

  2.唐波;梁健;郭亞飛;;哈尼族體育文化思想的歷史變遷——從哈尼族秋千、武術、摔跤項目的演進看哈尼族體育文化特質的流變[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