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弩弓射擊在傈僳族的采集和狩獵在其經(jīng)濟(j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刀耕火種”、“射獵為生”,農(nóng)獵并舉。因此而練就弩弓之技,以善用弩弓和射技精而聞名。清乾隆《姚州志》載其“技善弩,經(jīng)年以射獵為事”。傈僳族弩弓歷史悠久,明天啟《滇志》卷三十說:傈僳族“善用弩,發(fā)無虛失,每令其婦負(fù)小木盾經(jīng)之,四寸者前行,自后發(fā)失其盾.而婦無傷,”弩弓制作精良,弩扁擔(dān)(弓背)用巖桑制成,用栗木或柘木做弩身。大弩的弓背長 110 厘米,射程 150 米左右.小弩弓背 70 至 90 厘米,射程 50 至 100 米左右,弩箭用雪山實心竹制成,配尾羽,分有毒無毒兩種。毒汁用野生藥熬成,素有見血封喉之稱。清代《維西見聞錄》載:“藥矢弩所用也,矢及鏃皆削竹而成,扎篾為翎,鏃沾水裹藥,藥采烏頭,曝而研末者,獵中禽獸入皮膚,飛者昏而墜,走者麻木而僵.”
比賽形式有粑粑打、射雞蛋、射刀刃等。粑粑打,每當(dāng)過年時,怒江傈僳族都要舉行射弩比賽,射手每人出幾塊包谷粑粑作靶子放在 50 步開外用弩弓射擊,射中贏得粑粑,每人射 5 箭,年成好時用成塊的肉作靶子.體積比粑粑小得多,射中者意味著新的一年財運好,打獵收獲大。射弩男人為主,女人也時有參加。最后大家把獎品拿出來,加之以酒,暢飲大吃,以歌助酒,盡歡而散。射雞蛋。流行于怒江峽谷各地,多在“盍什”節(jié)或正月間的澡堂歌會時舉行。作為靶子的雞蛋不是放在地上,而是置于姑娘們的頭上,她們每個人頭上頂一個碗,碗中放上米,雞蛋放在米上,射手距姑娘的距離 10 米、 30 米、 50 米不等,要看雙方的膽最和技術(shù),箭風(fēng)過處,雞蛋在頭頂破碎。流行于怒江和麗江傈僳族中的射刀,時間在春節(jié),距射者 20 米處立長刀一把,刀刃朝射弩者。如中刀口,弩箭自然剖成兩半,如射不中;箭就輸給勝者。另有村寨對抗,用粑粑和豬頭為箭靶。參加者數(shù)十或上百,均分兩隊,以相同的箭數(shù)中靶多少定勝負(fù),勝者贏得粑粑和豬頭,大家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