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圖片
一條絲帶長又長,
送給郎子束身上。
彩線攔邊雙手織,
連著帶子連著娘。
這是畬族傳統(tǒng)山歌《帶子歌》中的一節(jié)。帶子,又稱彩帶、絲帶,是由心靈手巧的畬族姑娘編織而成的飾品。
在畬族中,當(dāng)女兒長到六七歲時(shí),母親就開始教她織彩帶??棽蕩]有特制的“織帶機(jī)”,屋內(nèi)屋外乃至山野都可編織,若在屋內(nèi)編織,就把絲線的一端拴在凳腳、桌檔或屋柱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腰間,坐在凳上編織。要是在山野編織,可把絲線的一端拴在小樹干或樹樁上,另一端仍束在腰身,坐在地上或跪在地上編織。如此簡陋又“艱辛”的“原始技法”,竟能編織出紋樣多變、色彩斑斕的彩帶,可謂神奇。
畬族的彩帶,兩邊不織花紋,經(jīng)線以紅、綠、黃、紫等色線與白線相間,根數(shù)隨寬窄而定,有三雙、五雙、十三根、十六根、二十二根、三十二根、五十五根和雙隨(即雙排圖案)等,一般以五雙和十三根較普遍。經(jīng)線多則寬,經(jīng)線少則窄,寬的有兩寸多,窄的不足半寸。緯線基本上采用白線。不論帶子的寬窄,穿梭編織花紋圖案皆在正中的七根線上,其余的編織本面花邊。
彩帶以彩線編織為主,也有用棉紗或苧麻線編織的。苗家姑娘編織的彩帶,圖案豐富多彩,主要紋樣有“十三行”、“水擊花”、“五案帶”、“銅錢邦”、“萬字花”、“十二生肖”、“蝴蝶花”、“蜻蜓紋”、“蝙蝠”等。編織較寬及圖案復(fù)雜的彩帶,花工較大,一般在編織后只作為僅供觀賞的裝飾品。如作攔腰圍裙的帶,常用“七根”紅線;捆扎衣物或作包袱帶等,采用“十三根”即可。姑娘送給情郎的彩帶,多數(shù)也是以“十三根”紅緯線編織。姑娘在講親后的定親(訂婚)日,男方把“定親禮”送來時(shí),女方的回禮除了面粉、桔餅等物品外,還要回給由姑娘親手編織的一或兩條彩帶叫“定親帶”(或稱“定情帶”)。
畬族的彩帶,既是裝飾品,又是實(shí)用物。許多畬家姑娘和婦女,往往腰束彩帶,或有把彩帶鑲嵌在領(lǐng)邊袖口,甚至在背孩子時(shí)也都用彩帶作繩帶。姑娘也最愛把彩帶作為表達(dá)感情的禮品,悄悄送給心上人。此時(shí),她還會(huì)唱起贈(zèng)帶系帶的情歌:“蝴蝶成雙翅膀翹,彩帶一條系郎腰。太短娘女接上結(jié),太長連娘一起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