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十分喜愛體育活動,他們根據(jù)本民族生產(chǎn)生活習俗、民間傳說信仰等創(chuàng)造了許多廣為群眾喜愛、歷久不衰的民族民間體育活動項目,主要有:舞龍、舞獅、拳術(shù)、搶花炮、打雞頭、對拉、象步虎掌、鳳凰護蛋、烽火球,等等。
舞龍、舞獅多在廟會和春節(jié)時舉行。龍有草龍、布龍兩種。每年春節(jié),仫佬族地區(qū)村村寨寨都把扎舞龍作為一項重要活動,舞完后就拿到河邊去燒掉,意為送到“龍王”那里,祈求龍王保佑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舞獅在仫佬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過去每個村屯都有獅子隊,青壯年男人都參加。秋收以后,村里就請來拳師教獅子隊的人學習武藝,年年如此,因而獅子隊的人將刀、槍、棍、棒、劍、戟等各種兵器學得爛熟。舞獅表演有跳臺(桌)、徒手對打、各種器械對打等項目。在舞獅活動的過程中,各個村莊獅子隊的武勇氣概得到展示。如果村中遭遇匪禍,也是以獅子隊的人為主要力量來抵御。
“搶花炮”也是仫佬族的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之一,多在廟會日舉行。一年一度的“花炮節(jié)”,由上屆搶花炮的勝利者聯(lián)合籌備和主持。每屆放三炮,有“彩傘炮”、“麒麟炮”、“盤龍炮”等式樣,每樣炮都是用竹條扎成“傘蓋”、“盤龍”、“麒麟”等形狀的支架,加一個直徑約5厘米的小“馬鈴”(或鐵環(huán)),纏上紅布,置于土鐵炮上。比賽時先將“彩傘炮”或“麒麟炮”點燃燒盡后,再點響鐵炮,將小“馬鈴”沖上天空。下落時由各村屯組織的花炮隊搶奪,經(jīng)過多次你來我往追趕掩護的激烈爭奪,以搶到“馬鈴”,且能穿過爭奪的人群進入“龍王廟”的大門方為勝。如果各隊搶得難分難解,時間過長,則以敲響廟內(nèi)鐘聲為號,停止爭奪,“馬鈴”在誰手,誰就獲勝。搶得“馬鈴”者,被視為村中本領(lǐng)高強的勇士,備受尊敬。
象步虎掌,是仫佬族山鄉(xiāng)老少都喜歡的民間體育活動。每當入秋農(nóng)閑之后,仫佬族民眾便聚集在村前的大榕樹下或村中的曬谷坪上,比一比力氣,賽一賽耐力,練一練身體,希望通過鍛煉使腳如大象那樣粗壯穩(wěn)重,手像猛虎那樣剛勁有力。比賽方法是:先在地面上劃兩道相距約70厘米的平行線,稱為“河界”。比賽時兩人各站一邊,雙腳不能移動,同時雙方掌掌相合裁判員一聲令下,各自發(fā)力用巧勁,以把對方頂?shù)蒙硗纫苿?,而自己的腳步不移位者為勝。
鳳凰護蛋,又稱“母雞護蛋“。這個活動是在平地上先畫一個圓圈當作“鳳凰窩”,圈內(nèi)放若干個拳頭般大小的圓石子做“鳳凰蛋”。以5~6人1組,其中一人代表“母鳳凰”,其余則為“天兵天將”?;顒娱_始,“母鳳凰”雙手交撐地面,兩腳和雙手著地成俯臥撐姿勢護衛(wèi)“鳳凰蛋”?!疤毂鞂ⅰ毕敕皆O(shè)法把“蛋”從“母鳳凰”腹下奪走?!澳给P凰”手腳并用繞圈轉(zhuǎn)動盡力護“蛋”。如果“天兵天將”身體的任何部位被“母鳳凰”觸及,則被判淘汰出場。比賽時間結(jié)束,如果“蛋”未被取完,則“母鳳凰”勝,反之則“天兵天將”勝出。
此外,仫佬族群眾還喜歡棋類活動。棋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母子棋、喊三棋、褲襠棋、二子棋、六子棋、牛角棋。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跑步、跳遠、爬山、迎面接力、跳高、投彈等有現(xiàn)代特色的田徑競技項目,以及乒乓球、籃球等球類比賽項目,已陸續(xù)傳入仫佬山鄉(xiāng)。1924年,在仫佬族主要聚居地羅城縣城首次舉行全縣運動會,參加各種項目比賽的運動員有200多人,許多競技成績與周邊縣不相上下。
參考資料:潘琦主編,《仫佬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