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實行獨木棺土葬。若寨子中有人去世,全村的男子就上山砍棵大樹,取其中一段,剖成兩半,挖空中間,入殮后兩半蓋起來。棺材上繞3道白線(有的是用死者生前曾相好過又不能結(jié)婚的女友給編的花邊)。人去世后,親人為其穿好衣服,一只手放一個雞蛋,眼睛上放兩塊銀子,隨葬品有生前穿的衣服,筒帕、生產(chǎn)工具。如是老人,還要放把扇子、一條毛巾,意為讓他路上煽涼擦汗。然后用白布蓋上,順火塘的方向停放在客房。在尸體的上方房梁上掛兩塊白色砍刀布,一直垂到尸體上,這是死者結(jié)婚時,新娘用一天一夜織成送給新郎的。死者的兒子每人掛一個新筒帕在白布旁,每過幾小時,查看筒帕,里邊有谷殼一類的東西,預示有好收成;若有一兩根獸毛,象征會打到大野獸;若有篾屑,預示做篾活順手;如什么也沒有,便是不利的象征。
入殮時,要跳“花臉”和“竹竿舞”,由5個男子跳,花臉代表鬼要吃尸體,竹竿舞表示用竹竿驅(qū)鬼。出殯時要灑米、打槍,以驅(qū)跑鬼神。出殯隊伍前面是抬著各種顏色和白布人形長幡的人。據(jù)說人死后到蘇季左米(鬼居住的地方),路上有9個岔口,3道關,彩色幡是送給各道關的禮物,人形幡是送給“杰卓”官(杰卓是基諾族遷到基諾山后最先定居的地方)。出殯時準備好6個裝肉菜的竹筒和1個裝苦子湯的竹筒,苦子湯放在寨邊,獻給寨子神鬼,其余6個帶到墳地,獻給各道關的官。送殯當天,要請親朋用餐,親朋送一碗菜飯,一斤酒,有的老人還送雞蛋,并用白線在死者家屬手腕上繞3圈,男左女右,意為拴住他們的魂,不要跟著死者走。
墓地為公社共有。墓坑只挖一米多深,坑挖好后要用樹葉在坑里掃幾下,不然,挖坑者會得病。入殯時,當即敲死一條狗,放在棺材上一齊埋,據(jù)說狗可以在陰間給鬼魂帶路,墳上用草排和篾笆蓋間房子,叫墳墓棚。墓棚周圍插上涂過狗血的尖竹樁。據(jù)說這是讓一種會吃尸體的野人誤認為尸體已被吃掉了。送殯的親朋返回死者家中,要拖把草覆蓋腳印,防止陰魂跟到家。到房前,人群分兩邊,繞房一周,進了屋要用水沖洗手腳。親人每天早晚要到墓前獻飯兩次,13天為一輪。少則獻幾個月,多則要獻1~2年。
基諾族的村寨里都有公共墓地,并按宗姓劃分墓區(qū)。公共基地區(qū)域很小,不得私人任意擴大。據(jù)說,基諾族認為擴大鬼的地域?qū)钊瞬焕?,因此,有剛死的人埋葬不下的時候,就得將從前埋下的棺木尸骨挖出丟掉,在原來的墓穴中埋入新的棺木尸體。外來人死后不能入葬原有宗姓墓區(qū),只能埋在村寨公共墓地邊緣。未成年者和兇死者不得入公共墓地,夫妻不合葬。舊時,各族之家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有的并無特殊習俗的規(guī)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