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泥腳”是苗語漢譯,苗語叫“坨腳”,意思是用黃泥團子互相打腳。聚居在城步縣五團鎮(zhèn)、長安營鄉(xiāng)一帶的苗族同胞們開展打泥腳活動時,都要遵循祖先立下的規(guī)矩進行:一是時間,限在春節(jié)期間,出了正月不打泥腳;二是過河打,同岸寨子不打腳;三是先打上后打下,即河下游寨子的人先到對巖上面寨子去打,然后上游寨子的人才能去隔岸下面寨子打;四是雙方德高望重的寨老事先選擇吉日良辰,通過邀約,商定好時間,不搞突然襲擊,便于主方做好接待準備,屆時人員不得外出,務(wù)必在家等候;五是對等相打:男對男,女對女,老對老,少對少,不許多打少、強打弱、男打女、大打?。涣侵辉S打腿腳,不許打臀部以上的腰身和頭部。若違背上述規(guī)則,算是犯規(guī),并被視為是不友好、不禮貌的行為,一旦發(fā)生了這樣的事,雙方就不再打腳,寨與寨之間便斷絕了友好往來關(guān)系。
客寨(即去方)去打腳時,男女老少穿上鮮艷的盛裝,由寨老召集在一起,擺上香案,敬天地,燒紙錢,然后放三響鐵炮,鼓樂齊鳴,在樂隊的伴奏下和爆竹聲中,打著陽傘旗號,隊伍浩浩蕩蕩向主寨(即接待方)進發(fā)。
主方寨老得知客人已經(jīng)出發(fā),也趕忙召集全寨男女老少,在歷史上早已確定的或臨時選定的一個比較寬廣的空坪里或干田中擺起香案,恭候客人到來。主寨的樂隊還須到寨門口或遠離寨門的半路上去迎接。直到客人被迎到香案前,雙方寨老互相拱手致意,表示拜采。接著舉行儀式,先由客方寨老用苗語致一套歷代先祖?zhèn)鞒邢聛淼陌菽甓Y辭。主方寨老接著用苗語致答謝詞,相互祝賀,互打拱手,再三致意。
祝賀完畢,打泥腳便要正式開始。這時,看熱鬧的人們站立場坪四周,雙方人員互找對手。對手找好后,各自擺了至5個鴨蛋大小的黃泥坨,在空坪里擺開“戰(zhàn)場”,在直徑35米左右的距離內(nèi)進行打腳。雙方輪流往返用泥團你擊我一坨,我擊你一坨。被擊者背立不動,讓對方猛擊,不許反顧進攻者,只許用耳聽進攻者的動靜和泥團從背后飛來的響聲,判斷飛來泥坨將要擊腳部的那一瞬間,可以立即提腳躲避。
打泥腳時,雙方擂鼓敲鑼,爆竹響徹云霄,越是密鑼緊鼓,泥坨就擊得越猛越快,即要進攻,又要防備,戰(zhàn)斗激烈緊張,場上熱鬧非凡。參與打腳的人各顯身手,大獻技能,他們不管對方的泥團是否擊中自己,總是顯得非常友好、歡樂、愉快,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滿或生氣的情感。圍觀的人群個個喜笑顏開,不時爆發(fā)出陣陣掌聲、驚叫聲和贊嘆聲,整個場坪人聲鼎沸,一派歡騰。
雙方打到一定程度時,兩位寨老傳令停止擊鼓鳴鑼,并站出來說:“好,不打了,今年豐收了。”這時,還有些人把捏在手中尚未打完的黃泥團子紛紛向天空拋擲,一時里象無數(shù)金丸子在空中飛騰,又象冰雹一樣從高空降落,用以象征著“天上落下黃金”。整個打腳場上頓出現(xiàn)異常壯觀,歡聲雷動,群情激奮的動人情景。
雙方打泥腳,哪方褲腿上被打中的泥團印子少,就表示這個寨子的人機智靈巧,英勇善戰(zhàn);哪方褲腿上被打的泥印子多,就表示這個寨子來年“谷子連根結(jié)”。因此,皆大歡喜,都無怨言,彼此誠摯地握手致意。
打腳完畢,主方備宴款待客人,然后燃起爆竹,鑼鼓喧天歡送客人走出寨門,踏上歸途。
苗寨打泥腳這一活動,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正如他們在禮辭中所說的:“今天我們來丟腳打拍,打個千和萬合,萬合千和,打個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由此可見,“打腳腳”既是娛樂性的文體活動,又是民族和睦相處,團結(jié)友好的重要象征。它不僅能加強人際交往,增進寨與寨之間的友誼與團結(jié),增添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滿足群眾文體生活要求,增強體質(zhì)和體力,培養(yǎng)勇敢奮戰(zhàn)、機靈準確的品性,而且能使苗族姑娘和后生們乘以良機彼此接觸,相互交談,物色配偶,加深情誼,在打泥腳的場地上播下愛情的種子。
資料來源:城步縣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